设计师的知识管理

7bc1d1bee3aad83cfdaccb0f94532c74 3

作者:

人们每谈到设计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创意、想法。作为设计师,好像我们的大脑里就理所应当地充满了各种创意,然而这些创意是本来就存在于大脑里的吗?显然不是。

有人说创意来自冥想,我不否认有些天赋超人的设计神人可以通过冥想产生内容,但是对于非神设计师来说,冥想只是一个将脑海中的旧有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并且呈现出来的一个方法。所以创意的内容其实不是来自冥想,而是来自设计师平时的积累,积累的越多,设计知识越丰富,创意和想法也就越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作为一个设计师想要提高水平,就要多看多思考多实践。于是很多人把业余时间都投入到无尽的图库之中,试图以此提高自己,但是在被各种优秀的设计作品吸引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知识管理。

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做东西时候想起某个效果很好,却不记得具体的样子,想看看但怎么也找不到在哪;每天都看很多的作品,却零散毫无秩序,最后感觉什么也没有积累下来;经常会冒出一些小的想法,可是没多久就忘记了,再也回忆不起来。如果有以上情况之一,那么学习和完善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对于你来说是值得尝试的。

什么是设计知识?
广义上讲设计知识包括:资源,常识,方法,思维
资源和常识是确定的知识,一般是一些设计结论(完成的作品)和结论式的方法,这些知识相对固定,不具备拓展性。例如:某海报,黄金分割定理等。而方法和思维是活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的适配、修改,甚至可以在产生另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比如:栅格设计,极简主义,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等。

那么这么多的知识如何管理呢?我给设计知识的管理分了四步:

1.浏览
浏览是无时不刻的, 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如果你眼中的画面不卡,那每秒最少有 20帧,每天 16小时就至少有 1152000个画面 …这么多画面肯定会存在那么一些让人赏心悦目的,比如漂亮的衣着搭配、微妙的车窗与背景的结合、晚霞、美女……这些都是可以用相机或者手绘记录下来的。
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在互联网上,它们不再难以获得,却变得难以选择,取得有效的信息成了如今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我的信息来自这几个地方:

2.收集
信息看到了然后如何处理呢?我们要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这个环节决定了你以后寻找已知信息的效率,我是这样做的:
在平时浏览中,我会用花瓣(或Pinterest)收藏下喜欢的图片,然后用Evernote记录文章,如果你用Chrome的话,那太方便了,插件让你的收藏只需要一次点击,然后可以简单的分类一下。

3.消化
想要的信息都被摆好了,也看过了,这些信息就属于你了吗?显然没有,到此前你已经为每条信息进行了快照,没有为信息标注,到了要使用信息时你是无法在脑海中检索的。
这时就需要我们对已有的信息进行消化,比如打开花瓣,看看收集的图片,从构图,排版,色彩,光影几个纬度分析一下图片,然后根据设计的目的用作者的角度想想为什么这样做,他用了什么方法?以图片为例:
经过自己的消化总结,之前收集的信息就更清晰了,很多内容可以被提炼为设计方法,在日后需要时就可以随时使用了。

4. 回顾、思考、创新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通过第3步,你已经积累了一部分设计的方法,做设计时候去应用这些方法,通过各种组合来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要留意每种方法的应用环境、适用主题、表达的情感等,同时多交流多分享,口头沟通心得,产出PPT,这都能很好的回顾记忆积累下来的设计方法。当方法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你的各种设计思维就会慢慢形成、逐渐完善,生成独到的理解和认识,做出属于自己的创意设计。设计思维的形成很像树的成长,在各种营养的滋润下,方法与思维相互依存,共同成长。

关于抄袭和创新:
如图的四层管理,如果你做好第一层那你可以很好的拿别人的作品做设计了,如果做好第二层那你可以拿别人的方法做设计了!如果做到第三层那你可以拿别人的思维做设计了!如果你还能做第四层那你可以通过冥想做设计了。
不知你发现了没有,这四层分别叫:抄袭,借鉴,微创新,创新。

知识管理能帮助你建立属于自己的设计思维,并且形成一套有效的设计问题处理方法。可以将设计资源积累下来,从而方便的进行搜索、调用、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尤其是在系统而深入的了解知识管理之后,你会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具备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各种创意在脑海中不断的迸发,这时候各种各样的设计需求就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了,因为这些需求为你溢出的创意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最后,设计师是一个生产创意、传达信息的职业,他需要的不只是构图,色彩,手绘,软件使用,更需要其他的知识去丰富自己的视野,在理解各行各业各种知识的同时从中领悟出自己的设计思维,在明确传达信息的同时,做出更好的更有意义的富有情感的作品。

专注交互设计的分享资源学习平台官方公众微信号:我是UE

官方微博:我是UE网

Q群:156360020 验证:iamue

3.pic

原创文章,作者:Smiler李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5289/

(0)
Smiler李想Smiler李想
上一篇 2015-04-22
下一篇 2015-04-24

相关推荐

  • 如何设计聊天机器人的用户界面

    未来,聊天机器人将会进行语音整合。“ 预期设计是算法驱动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规范,我们已经看到产品和服务成功利用机器学习来推断用户的偏好。”
    “在预期设计的下一阶段,产品和服务将旨在预测每一个需要和需求。清早,当你准备上班,通过声音激活的个人助理将评估你的通勤时间,提醒你地铁即将晚点后,确认道路交通状况良好,然后帮你呼叫Uber,顺利让你在晨会前赶到办公室, 这些操作都是自动的,无需咨询,而且这些操作都是没有问题的。当你到达办公室时,您的咖啡机已经定位好你的位置,你一走进来,你的咖啡已经准备好了。”“为什么我得到这个?这与我有什么关系?”“聊天机器人曾给我推荐了一个很好的度假去处,但这次的推荐非常糟糕。”“为什么聊天机器人为我推荐孕妇装?我没有怀孕!这很让人尴尬!”

    2017-04-29
  • 从「令人发指」的苹果来看所谓的细节设计

    什么是细节设计?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先来看个案例。如果你手里恰巧有 iPhone 4s / 5 / 5s,请随便打开一个可以调出虚拟键盘的应用「比如短信」。注意观察键盘的最后一行,相信看这篇文章的人都是中文用户,所以在你的…

    IxD案例 2014-10-10
  • MECC UED年终惊喜大放送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岁末年初,我们用一场部门小聚来辞旧迎新。有美食,有美景,更有大惊喜哦~首先要感谢在背后默默筹备了1周的工作人员,感谢组织为大家准备了这个充满惊喜的小聚会~感谢她们!👏👏👏👏👏这次我们年末小聚的地点是位于岭南天地——Loccy餐厅三楼那一天天空很高,风很清澈,从头到脚趾都快乐(就是有点冷)清新的绿植、简约的装饰、精致的餐具~最吸引人的还是这满满的礼物堆!现场准备了许多小道具供大家卖萌装逼...

    2018-02-24
  • 一种强大的交互模式:应用内的手势

    手势是一种强大的交互模式吗?是的,移动设备已经从一块砖头发展成由手指驱动的复杂计算机了。触摸和手势交互具有很大的潜力,使得移动体验更加的轻松和有趣。

    2017-05-09
  • 从智能手机说起,看设计风格演变的趋势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对 UI设计趋势的理解,都是扁平化。可这容易引来两种误解:一群人理解扁平化,是一股潮流,这潮流就像流行时尚一样,会不断更替,原来的拟物风会重出江湖;另一群人,认为扁平化就是平,对设计的理解局限在表达手法上。

    2017-05-17
  • 文娱寄卖 | 京东用户体验部喊你来填调研问卷啦!

    全文字数:  1800阅读时间:   6分钟嗨,收藏大咖们你们好!我是来自京东集团电子文娱技术研发部的一名用户体验师。刚接触京东文娱寄卖业务的时候,我并不太熟悉邮币卡、书画等市场,只是经常听朋友和亲戚讨论文玩藏品。当与很多邮币卡商、书画商沟通之后,我看到的是20多年的坚守、30年不变的初衷以及因线下市场低迷导致的生活压力。顷刻间我明白了,京东文娱寄卖商城的人文情怀,这其中是对行业的挚爱以及解决用户需求痛点的执着。用户体验部钱币溯源,追忆...

    2018-04-25
  • 善用Axure写PRD:产品逻辑的五种呈现方法

    每天一篇好文章,2018年第2期不管是APP、web网站还是pc客户端的软件,流程&页面&交互&逻辑始终是最重要的几环,分享一下我呈现逻辑的几种方法,大部分PM应该也采用过类似的方法。一、直接不写逻辑最开始根本没有写逻辑的概念,只是用交互事件加上基本的页面跳转。当技术童鞋来问的时候,口述给他。经常会被鄙视。二、直接写到页面里开始学乖了,把一些逻辑直接写到页面里。不过很快就发现了弊病,某些逻辑不应该呈现给用户,只能给前后端童鞋看。同时也造...

    2018-03-27
  • 关于可用性测试的一点心得

     最近在工作中做了不少的可用性测试,抽空闲的时间总结一下自己的心得,以下是我们团队展开可用性测试的步骤与方法。

    2017-05-28
  • 教育产品组件化交互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王媛媛   组件化设计,就是设计模块化,组件可复用。是以通用化的视角审视模块设计,根据业务方需求支持多个产品的接入与使用。在线教育领域内,题目是线上线下教学场景内校验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同时,题目…

    交互专题 2017-11-13
  • 老调长谈的交互设计概念,送给菜鸟交互师!

    IxD全称Interaction design,中文叫“交互设计”。 2004年9月,国内第一个专业交互设计技术的网站De Dream创办,站长叫Windy,也是《Don’t Make Me Think》中文版《点石成金》的译者。这本书“专业”的IT类图书,居然走…

    交互设计 201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