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7年的第13篇文章
除了电脑和手机,越来越多承载了新交互形式的产品涌现。语音、体感等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会不会成为主流?未来的产品形态和交互方式会走向何方?当NUI(自然用户界面)代替GUI时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该何去何从?人机交互的未来在哪?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欲了解未来,先要熟知过去。
1.交互的起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施乐、苹果、到各种计算机研究所,都在讨论为数字产品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其中有两位工业设计师Bill Moggridge和Bill Verplank在设计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时创造了交互设计这个词。至此,人机交互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
简单来说,人机交互要解决的是人和系统之间的沟通问题,其中包含用户、目标、行为、媒介、场景五个要素。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交互,那人和数字机器之间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进行交互的?从数字机器的诞生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
2.交互设计的三个阶段
不考虑早期电脑采用的手动控制物理开关和穿孔纸带的输入方式,交互设计的第一阶段是CLI(command-line interface),即命令行界面。
CLI
用户通过输入特定的命令,机器读取命令后执行算法,返回结果呈现在界面上。Windows系统中依然保留的DOS命令行功能,程序员写代码的界面采用的便是这种交互形式。
这种交互形式需要记忆大量的命令和语法规则,门槛太高以至不能很好普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乐和苹果都在寻找更方便的人机交互方式,这种全新的GUI(图形用户界面)在施乐被发明,被苹果发扬光大。
GUI
GUI的交互带来了所见即所得的直观体验,用户不再需要记忆复杂的命令行,只需要轻触和滑动屏幕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我们每天不离身的手机、我正在写文章界面采用的便是GUI的交互界面。GUI的发明让大众也能轻松的学会使用电脑和手机,并利用它们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但GUI并不是万能的,它仍需要学习成本、不够自然和人性。人和人的交互是语言、是动作、是表情,这些是人类最自然最本能的交互和沟通形式。那么问题来了,人和系统的交互能不能做到像人和人之间的交互那么自然?以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情况,可以知道答案是:可以。Apple Siri、Google Now、Amazon Acho、Microsoft Cortana,都在尝试以人类最熟悉的语音和用户进行交互。
亚马逊Echo
3.交互设计的未来
从穿孔纸带、CLI、到GUI,人和机器的交互一直在进化,交互的形式更加自然,用户学习成本越来越低。GUI的交互相较于CLI已经先进很多,但依然不够智能。我们把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初次拿到父母面前,需要耐心的教他们如何使用,不仅要耐心的教,还得反复的教,父母们才能最终掌握GUI的交互方式。
当我们沉浸于手机里的各种APP的触摸和手势操作时,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主流的APP搜索功能都开始支持语音搜索;Apple Siri不仅可以做到语音控制打电话、开蓝牙、设置闹钟,还能直接叫车、叫外卖;以语音为唯一交互形式的Amazon Echo销量已经接近千万,而且拥有极好的口碑,国外已经有用户通过各种Skills实现了用Echo控制家中所有的电器;科大讯飞的中文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97%;百度推出了对话式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 OS。
回顾过去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我们也许能够瞥见未来的面貌:语音为主,体感和手势为辅的交互形式或许是最有可能的人机交互方式。当然NUI也不可能完全取代GUI,就像GUI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取代CLI一样,人们不会在公众场合通过语音去发个短信,或者只凭借听来“阅读”各种八卦资讯,作家也不可能只通过说来写稿,这些场景也许还会以GUI的交互存在。而在家中,Echo已经向我们展现了语音交互的威力,你不再需要通过拿起手机——解锁屏幕——找到想要APP——找到相应功能——才能完成开电视、开灯、开空调、开窗户播放电视和音乐等任务。只需要和管家Echo说你想要的一切,它就能替你完成。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到,未来,算法会比我们更了解自己。我们知道人类从想法到说出声音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未来,算法就能在你说出口之前提前知道你想要干什么,并帮你完成。传说中的心灵感应,就在我们面前,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未来已来,只是我们还未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