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3个方法,让你像用户体验设计师一样思考

只要保持好奇心、同理心,热衷于研究身边的世界,像用户体验设计师一样思考,其实很容易。


只要保持好奇心、同理心,热衷于研究身边的世界,像用户体验设计师一样思考,其实很容易。

用这3个方法,让你像用户体验设计师一样思考

培养探索未知的心态

(持续)学习用户体验是最需要技巧的事情。因为这不是标准教育中的某个正式课题。

它总是以某种神秘不可预测面貌示人,直到你在设计、研发、市场推广(或者其他创意领域)中遭遇到用户体验的具体概念。

虽然在用户体验方面有一些基础书籍,还有成百上千的博客文章,研究最具体的设计细节。但关于如何培养心态与思维过程,仍然严重缺乏资源。

不同于视觉设计(实践是开拓眼界的关键),我们多数人都能够思考和提出正确的问题,培养自己的用户体验思维。

毋庸置疑,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时间、投入和努力。但实际上,大多数基本的用户体验,仍然是关于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这点我们基本都能做到。

创造高质量的用户体验,包括了提出好的假设,然后检验、持续迭代(通过数据与反馈)。

提出好的假设,是用户体验思维、用户体验感觉和学习用户体验的基础。

用这3个方法,让你像用户体验设计师一样思考

人本主义

所有的用户体验设计,都源于人本主义和执行这些操作的人。

请别误会,用户体验其实也不仅限于人类。本文的每一章,其实也完全适用于猫猫狗狗甚至斑马——都适用。

在下文中,我们对交互作出如下定义:

在用户体验中,交互可以定义为人与物之间的一切互动。

互动一词非常重要——交互的作用是双向的。

一切交互都需要耗费资源。无论是能量、时间或是其他什么,人们总会付出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与某物互动,他们也希望得到同等的回馈。

将耗费的资源最小化,回馈的资源最大化,就是通向杰出体验的道路。

要理解如何优化交互,就要更多了解背后的人、事、地点、和缘由。

这些问题有助于开个好头……

这个交互有谁参与?

深入挖掘交互背后的人的人口特征与心理变量。如果能把人们从哪来、在想什么结合起来,就能产生同理心,了解他们需要什么。

他们在操作什么物体?

物体就是指与人互动的东西。如果你在操作智能手机,那问题中说的物体就是智能手机。如果你正在开关一扇门,那么门就是物体。

人们在操作什么,那个就是我们说的物体。

他们用什么工具在操作?

谈论工具时,我们指的是操作这个物体的媒介。以智能手机为例。当你(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物体)时,你就是通过手、眼睛和耳朵(工具)在与手机交互。正确分辨出工具,对你之后工作有所帮助。

操作发生在什么地方?

是发生在家里、咖啡馆、还是大街上?环境温暖还是寒冷,或者适中?是在安全放松的环境下,还是在危险中?

交互为什么发生在这里地方?

人们执行这个操作的动机是什么?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希望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这个操作对他们有何帮助?

人们为什么会反复进行这个操作?他们会从中得到什么回报?这个操作让他们收获什么,如何向别人描述这个操作?

要知道,如果忽略了以上任何一项,人们绝不会在毫无价值的事物上投入时间精力。

人们操作物体,是为了创造更好的自己,即便这个行为似乎对他们不利(例如减肥期间吃快餐食品)。对这个人而言,负面的行为仍然从本质上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要理解行为。

只有理解(并产生共情),才能问出更好的问题,提出更好的假设。

用这3个方法,让你像用户体验设计师一样思考

人本主义结合工程学

当你开始提出正确的问题,并把答案放在一起研究,这时候就可以开始进行用户体验的设计部分了。

设计包含了对交互实用性的理解,还有它对于体验的影响。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工具,还有它如何作为人与物体之间的操作媒介。用户体验的核心组成之一,就是理解工具的优劣与局限。

我们再次用智能手机(物体)和手(工具)作为例子。

优势

两只手可以独立行动。它们每天、每次都在分别执行不同任务。手还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并持续一定的时间。多数手都有5只手指,可以绘制形状和手势。

劣势

手的大小会随基因和其他外部因素变化,例如人口统计因素。手也容易犯错,并且它的表现受制于温度。太热会打滑,太冷会僵硬。随着人的年龄增长,手也会变虚弱,要忍受关节疲劳和关节炎。

局限

像身体的每个部分一样,手也会疲劳和受伤。在某些情况下,手部会在数天内、数周内受损,甚至是永久性受损。手(和手指)的移动范围和APM(每分钟操作)有限。只能伸展一定长度,在一定时间内只能完成一定量的动作。

了解了所用工具的能力,就可以提出更深入更有趣的问题。例如下面这些:

  • 操作物体时,工具是什么样的?
  • 工具的使用有没有对人产生约束?
  • 使用工具会不会大量耗费资源?
  • 如何改进这些工具?
  • 还有什么工具可以作为补充?
  • 有什么工具可以替代它?

设计体验的关键部分之一,就是理解交互中的工具。

理解了交互中的工具,就可以开始研究如何完善交互和物体了。

这个阶段可以做两件事情:

  1. 研究可能性和不可能。
  2. 明白资源和时间的局限。

设计体验不只是理解人、物体和工具。它还包含了对于可能性与不可能的更深入理解,还有产生解决方案需要耗费的资源。

说起来很简单……

X的理想解决方案是Y。

但是如果Y要耗费太长时间呢?如果Y的代价高到无法承受,以至于根本做不到呢?

Y方案可能比其他现有方案都提升了100%,但有没有只提升了20%的方案?鉴于时间和代价,能不能使用那种方案呢?

用这3个方法,让你像用户体验设计师一样思考

你的个人标签

就像所有创意类工作一样,你创造的每一件用户体验设计都能代表你自己。

它里面包含了部分的你、你的知识、还有过去经验。那就是你的个人标签。

你对于用户体验世界的思考和感受非常重要,它会将你的创造物(还有你的思考)与其他区分开来。

这并不代表可以忽视真正执行操作的人。

一旦忘记了用户,就会陷入自我参考的设计中,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状况。

如果为自己而设计,就无法为别人解决问题,也就无法使他们受益。

始终要让自己站在别人的立场,而不是自己的。

尽管这对于用户体验而言并不容易,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评估利益与代价:

  • 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个?
  • 人们为什么不愿使用这个?
  • 它给你什么感觉?
  • 别人也有相同感觉吗?
  • 有什么其他方式?为什么?
  • 如何检验这些假设?

记住,创新来自多样化。

如果能理解并参与以上流程,就能让你自己的体验成为整个用户体验的一份子。

总结

像用户体验设计师一样思考,其实只有这简单的3步:

  1. 深入研究执行操作的人。
  2. 理解如何设计交互,还有它的潜在限制条件。
  3. 将你的独特思维、感觉和个人个人标签运用到作品中。

只要保持好奇心、同理心,热衷于研究身边的世界,像用户体验设计师一样思考,其实很容易。

原文地址:uxplanet

#专栏作家#

可乐橙,微信公众号:可乐橙(colachangree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UI/UX设计师,关注互联网,关注科技。现居杭州,与小伙伴们正在创业途中。或许不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至少是个快乐的设计师。

本文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5812/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12 10:06
下一篇 2017-05-12 12:14

相关推荐

  • 【交互体验】让你事半功倍的交互体验自查清单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小编推荐:刚画完的原型自我感觉良好,当到了评审的时候发现在用户体验槽点非常的多。如果你遇到上面的情景,那么这篇文章对你绝对有用。事不宜迟,请看下文。体验清单起因去年底看朋友出国前用‘穷游清单’给自己列清单,她说列的清单可以帮她在出行前检查一下是否有遗漏东西,避免因遗漏东西使整个旅行变得很糟。既然旅游清单可以使旅游提前避免问题发生,是不是我们在工作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使自己的产出物交付前保证万无一失。在平时设计...

    2018-01-30
  • APPLE WATCH 中文手册:Apple Watch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

    Apple Watch应用程序包含两个部分:Watch应用和WatchKit应用扩展。Watch应用驻留在用户的Apple Watch中,只含有故事板和资源文件,要注意它并不包含任何代码。而WatchKit应用扩展驻留在用户的iPhone上(在关联的iOS…

    2015-06-15
  • 帮你梳理:卡片式UI的设计最佳实践

    卡片式设计依然是目前UI设计的热门,虽然我们在前几天的文章《不是万能!卡片式设计并不能支撑所有的设计需求》当中探讨了卡片式设计为数不多的“局限”。今天我们从基本的规则入手,为你展示卡片式设计的最佳实践。小贴士:Material Design 中常常会让卡片拥有微妙的阴影,这种设计是非常有道理的,阴影和深度会给予用户以视觉感知力,强化它的可见性,以及知觉上的“可点击性”。小贴士:卡片中的正文部分只需要一个Normal 字重的非衬线体就行了。

    2017-05-13
  • 谁说GIF就不是艺术?2014年海外最佳艺术GIF动画作品

    GIF动画与艺术是一对完美的搭配,它们将过去和现在混合起来并配以幽默,通过Photoshop的处理为我们带来了惊艳生动的图画。日前,Tumblr网站评选出了2014年一些最好的数码动画艺术作品。我们从中筛选了一部分,从艺…

    2015-01-08
  • 关于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内容,这篇讲得最全面!

    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并不仅仅是输出设计方案,我们需要参与前期的需求讨论、后期开发、测试验收等等产品设计与实现的多个环节。本篇将介绍我目前参与交互设计的工作流程以及各个阶段的工作职责。

    2017-05-18
  • iPhone 6 / 6 Plus 出现后,如何改进工作流以实现一份设计稿支持多个尺寸?

    移动app开发中多种设备尺寸适配问题,过去只属于 Android阵营的头疼事儿,只是很多设计师选择性地忽视android适配问题,只出一套iOS平台设计稿。随着苹果发布两种新尺寸的大屏 iPhone 6,iOS平台尺寸适配问题终于还…

    2014-10-28
  • 用好这些可用性原则,你就能简单做好交互设计!

    做产品经理不懂交互设计,那就是寸步难行。“交互原则多,体验出彩少”,既然要做好产品体验,那么吃透基本的交互设计原则,就是必须且必然的事儿。今天给大家挖了很多可靠的栗子,直接给你提供干货,拿走不谢。

    2017-05-20
  • 功能确定之后,如何做好产品的交互设计?

    功能和数据都确定下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把功能数据给设计出来,也就是决定它们长啥样,怎么操作的。如果说前面的分析研究、需求定义、功能数据确定是“做正确的事”,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正确地做事”,方向抓准了,我…

    2017-08-03
  • 网站交互细节,打动用户还是伤害用户?

    细节决定成败,也许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够让用户对你的产品情有独钟,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也能够让你的用户从此陌路,再无关联。

    2017-05-30
  • 交互设计文档怎么写? | 设计基础

    摘要交互设计师的工作虽不只是画交互稿子,但是好的交互稿不仅能够完美阐释产品内容和设计师的设计思路,还能够在项目各方协调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保证完整的呈现产品需求和设计思路的交互稿,能够让各方工作人员有一致的工作目标,而有良好体验的交互稿,还能够便于各方理解,提高后期开发对设计的还原度,提高各方工作效率。对于一个设计团队来说,统一的文档规范和设计规范,不仅能够减少合作方的学习成本,提升设计师和设计部门影响力。即使产品不同需求不同设计师不同...

    201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