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户故事地图的7 种用法

《用户故事地图》不仅仅是讲述什么是用户地图、怎么使用用户地图,也讲了很多团队协作的tips,并且给出了很多实例。我这里直接从这本书的其中一个角度——“怎么使用用户地图”为内容,然后结合一些自己的想法,来写这篇读书笔记。聚焦于成果,即产品发布后用户能使用和感知的东西,切分发布计划应该以成果为导向。  ——《用户故事地图》P56


《用户故事地图》不仅仅是讲述什么是用户地图、怎么使用用户地图,也讲了很多团队协作的tips,并且给出了很多实例。我这里直接从这本书的其中一个角度——“怎么使用用户地图”为内容,然后结合一些自己的想法,来写这篇读书笔记。

关于用户故事地图的7 种用法

之前读完 Jeff Patton 的《用户故事地图》觉得是一本好书,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实践。

最近在工作中使用了用户体验地图进行云之家工作汇报轻应用的开发评审,发现在讨论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交流更加顺畅了。

具体表现在:

  1. 开发人员能够很容易发现产品设计的坑;
  2. 小组成员的参与度更高;
  3. 决策更加迅速,会议更加高效;
  4. 会议结束后,有满意的讨论结果产出。

会后,更加觉得用户故事地图是一个可以提高协作效率的工具,所以,想写一篇“读书笔记&执行思考”,来记录这段时间的收获。

《用户故事地图》不仅仅是讲述什么是用户地图、怎么使用用户地图,也讲了很多团队协作的tips,并且给出了很多实例。我这里直接从这本书的其中一个角度——“怎么使用用户地图”为内容,然后结合一些自己的想法,来写这篇读书笔记。

用户故事地图的使用,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当然,这个只是我自己的一个归纳):

  1. 产品的[0,0.5]:新产品功能规划/发布规划
  2. 产品的(0.5,1]:需求讨论/需求拆解/优先级排序
  3. 产品的(1,+∞):产品优化

下面将根据以上三个方面,详细进行说明。

两点解释:

  1. 我很粗暴的根据 “是否需要开发人员介入” 这一条件,将产品发版前分为两部分,即产品的[0,0.5],产品的(0.5,1]。在开发人员介入前,更多的是产品经理如何进行产品设计,产品整个的基调和走向都是在这一部分定下来的。当开发人员开始介入后,就具体聚焦于功能的实现方面了。能否实现?如何更好的实现?是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但是要解决这一部分的问题的一个大前提就是,开发人员如何全面的理解这个产品?让大家脑海里的东西是一致的?这个是最艰难的问题。
  2. 上面三点的“产品”,其实不仅仅指的是一个完整的产品,也可以是一个组件、一个大型功能。总之是需要进行思考、设计、开发并之后会有维护升级的一个模块。

一、产品的[0 ,0.5]

当产品或某一个大型模块在进行功能设计的时候,可以采取用户故事地图的方式来梳理所有的功能点,并进行迭代周期的规划。

新产品功能规划之产品全景图

(1)目的

建立产品/模块的全局印象,有全局观,进而可以整体规划产品/模块。

(2)适用场景

产品经理(可能搭配交互设计师)梳理产品框架

(3)所需资源

  • 2-3名参与人员(需包涵产品设计者、产品决策者)
  • 卡片/便利贴,笔

(4)操作方式

  • 一边讨论,一边将想要的功能写在卡片上
  • 一边讨论,一边将将功能分类,按照x轴为模块名称,y轴为所属模块下的功能进行排列
  • 一边讨论,一边调整当前的布局(可剔除/添加卡片、调整卡片位置)

(5)解释/说明/tips

1)为什么是2-3个人

对于有的项目,产品设计人和产品决策人是一个人,为什么还需要2-3个人呢?因为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想法是无法做到完善的,但是如果是两个人合作则可以避开90%以上的产品漏洞,所以在产品功能规划的方面,更建议2人以上(当然如果遇到牛人,思维无漏洞,一个人建立产品全景图也是没任何问题的)。不建议3人以上,则是因为对产品指手画脚的人多了,只会越来越乱,产品设计层面,要少而精。

2)如果只是理个产品逻辑,为什么不用脑图:

从操作方式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过程。脑图更像是一个人的思维梳理,不利于多人的团队合作。卡片化的优点在于:

  • 所有人都有调整布局的权限;
  • 没有了屏幕的限制可以支持高复杂度的产品架构;
  • 可以更方便的删减和备注;
  • 为了后续的操作。

新产品功能规划之大家来找茬(功能点设计)

(1)目的

对于关键的功能点或有争议的功能点,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进而明确功能点的具体操作流程,减少踩坑的可能性。

(2)适用场景

确定某个有争议的功能点的设计

(3)所需资源

  • 3-4名参与人员(需包涵产品决策者、产品设计者、用户体验设计师)
  • 产品全景图
  • persona卡片 及 scenario卡片
  • 不同颜色的卡片/便利贴,笔

(4)操作方式(以功能点A的设计为例)

  • 围绕A,各参与人员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A在流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挑刺与找茬
  • 围绕A,根据刚刚点意见,优化流程或提出更好的方式
  • 将讨论结果在不同颜色的卡片/便利贴上写出,贴在功能点A的旁边

(5)解释/说明/tips

  • 一定要围绕A,跑题太可怕,降低会议效率且达不到目的
  • 一定要得出结果,更好的方案/保持当前方案不变

发布规划

(1)目的

优先级排序,划分发布路线图

(2)适用场景

产品经理(可能搭配交互设计师)确定产品发布内容

(3)所需资源

  • 2-3名参与人员(需包涵产品设计者、产品决策者)
  • 产品全景图

(4)操作方式

  • 按照产品的长线目标,对功能排优先级
  • 制定产品发布计划,确保每一次的发布内容都是 MVP

(5)解释/说明/tips

如何排列优先级?

我觉得书里面有一句话能够很充分的回答这个问题:

聚焦于成果,即产品发布后用户能使用和感知的东西,切分发布计划应该以成果为导向。  ——《用户故事地图》P56

怎么划分发布周期?

同样也是聚焦于成果,每一个发布的版本希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再就是,保证  每一个版本都是当前情况下的 MVP。

二、产品的(0.5 ,1]

当产品形态及功能确定后,则进入到需求确认阶段。这个阶段是需要产品的所有参与者参与其中的,但是主要将以开发人员为主,确认产品功能的可实现性。

需求讨论 —— 大家来找茬

(1)目的

与开发人员准确、高效地确认需求

(2)适用场景

产品的某一个迭代,需要确认需求

(3)所需资源

  • 7名以内项目参与人员(需包涵产品设计者、用户体验设计师、开发人员),开发团队负责人必须参与,其他开发人员尽量参与(如果人数超过7人,可以采用金鱼缸协作模式)
  • 产品全景图
  • 迭代功能的较详细文档(可能是word文档、可能直接是设计稿、可能是更具体的故事地图)

(4)操作方式

  • 各参与人员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各功能点在流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挑刺与找茬
  • 根据刚刚点意见,优化流程或提出更好的方式
  • 将讨论结果在不同颜色的卡片/便利贴上写出,贴在功能点的旁边

(5)解释/说明/tips

1)为什么需要产品全景图?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产品全景图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建立整个产品形态,能够完全清楚当前的整体的开发内容,利于架构的搭建,代码模块化/复用等等。

2)需要注意的一点: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住,尽量不要延伸出新功能,也不要大范围的修改功能。如果大范围的修改了功能,也不建议直接以会议结果为最终结果。因为原本的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在会议上,人太过于兴奋的状态下容易冲动,冷静下来再思考一下方案也会发现会议上的结果可能会存在很多漏洞。

需求拆解 ——  story 下的 story 细分

(1)目的

将当前的 story 细分为开发人员可以接受、方便开发的 story

(2)适用场景

当产品的 story 颗粒度过大时,开发人员需要将 story 进一步细化

(3)所需资源(与需求讨论的资源一致)

  • 7名以内项目参与人员(需包涵产品设计者、用户体验设计师、开发人员),开发团队负责人必须参与,其他开发人员尽量参与(如果人数超过7人,可以采用金鱼缸协作模式)
  • 产品全景图

迭代功能的较详细文档(可能是word文档、可能直接是设计稿、可能是更具体的故事地图)

(4)操作方式

  • 在多方讨论下,将大的 story 按照开发需要进行拆分
  • 将拆分好的 story 写在卡片/便利贴上,贴在对应大的 story 下方/旁边

(5)解释/说明/tips

产品经理不要太过于干涉技术人员的拆分,在不涉及原则的情况下,他们开发怎么舒服就随着他们来吧。

优先级排序

(1)目的

开发人员在一个迭代内,对开发内容进行排序

(2)适用场景

在“需求拆解”后,很自然的进入到优先级排序

(3)所需资源(与需求讨论的资源一致)

  • 7名以内项目参与人员(需包涵产品设计者、用户体验设计师、开发人员),开发团队负责人必须参与,其他开发人员尽量参与(如果人数超过7人,可以采用金鱼缸协作模式)
  • 产品全景图
  • 迭代功能的较详细文档(可能是word文档、可能直接是设计稿、可能是更具体的故事地图)

(4)操作方式

在多方讨论下,将已经拆分成颗粒度适宜的 story 进行排序

三、产品的(1,+∞)

当产品的出版发布后,后续的工作就是优化和更新了。在此阶段可能会进行用户调研,那么调研的数据如何进行处理才能够反映更多的问题呢?这里提供一种方式,在用户故事地图中被称作 journey map (也就是 experience map ),但是在其基础上做了一些些的调整。在上面叠加了情绪版的使用方法。

旅行地图

(1)目的

用户调研数据处理,确定产品的优化点与优化需求

(2)适用场景

用户调研数据处理

(3)所需资源

  • 目标用户的评价数据
  • 3-7名参与人员(需包涵产品设计者、产品决策者、用户体验设计师)
  • 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卡片

(4)操作方式

  • 用户操作路径,每一个触点按步骤写在便利贴上,在x轴排开
  • 评价数据写在便利贴上,按照体验优秀程度,在y轴排开
  • 综合每个触点上的评价数据,进行打分
  • 根据得分,调整触点卡片的y坐标

以上就是用户故事地图的 7 种用法,分别对应于产品的[0 ,0.5]、(0.5 ,1]、(1,+∞)三个大的阶段。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作者:方馨月,主线 IxD、辅线产品和 Coding 的 UXer,云之家轻应用的交互设计师。身上背负的Hashtag 有太多个,工科女、Geek、文艺女青年… 爱好广而杂,偶尔神经病。希望能与大家分享产品成长路上的血泪汗。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金蝶云之家体验中心(微信ID:UXD-Cloudhub),作者@方馨月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2164/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4-30 18:19
下一篇 2017-04-30 20:39

相关推荐

  • 【汇总】2015年阿里巴巴交互设计师笔试题目

    经验分享之交互设计面试 从网上各种渠道扒下来有关2015年阿里巴巴交互设计师的笔试题目 按照各方面的信息初步确定一共是四题,基本上都是要码字 要交作品,要交简历(应该是第一题的公共问题) ps:出题应该是一套…

    交互设计 2015-08-19
  • 交互分析:什么时候该用新窗口打开(target=_blank)?

    是否从新标签打开页面看起来也许并不是特别起眼,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正是这种小细节往往决定了你网站的用户粘性,是否可以在竞品中胜出。

    2017-08-04
  • 在网页设计中,图片常用的五点技巧

    图片在网页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最常见也是最早使用的网页多媒体,图片对于网页设计师而言至关重要。如何用好图片已经成为了一项成熟、完善而又讲究的技巧,而在高清屏幕无处不在的今天,稍有瑕疵的图片都在高密度的像素下无所遁形,而不合理的图片设计也不会逃过访客的双眼。很简单,色彩会让观看者分心。

    2017-05-07
  • 小优姐姐,大家都在说的交互设计,它日常工作内容究竟是啥?

    封面设计:vivien bertin每次亲朋好友来问我,做什么工作的啊?自豪的回答:交互设计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朋友每次看完俺的文章都会说很好啊还会给我打赏但是最后的最后会补充一句没看懂,太高深以及最近被一波接地气的央视海报刷屏大家纷纷表示看到了希望先来两张海报让大家感受一下连一向以严肃正经形象示人的央视好像被触发了某个开关变得越来越不正经亲切可爱咱们交互设计师是不是也要走下神坛来说说交互设计师每天那点事9:00查看邮件确认是否有...

    2018-01-31
  • 用户体验七境界

    外观重不重要?当然重要。无论是工业产品设计还是用户界面设计,视觉表现直接传递给用户对产品的第一感受,而这种感受贯穿用户在整个产品的使用周期中,间接影响了最终的用户体验。

    2017-05-29
  • 用户体验设计师经历的四个阶段解释瓶颈期之思维

    用户体验设计师经历的四个阶段解述瓶颈期-思维 (对自己基本满意,却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提升)很多设计者遇到过类似这种问题,“运营就给了我这8个字的文案,这么大的空间我怎么 做? ”“产品经理不让修改布局,可是内容好挤,我该怎么办?”“领导说我这个设计不 够高大上,我问他该怎么做喜欢什么样的他也不告诉我,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产品经理怎么样,也不在于运营怎么样,更不在于领导怎么样,归根结底是设计者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8个字的文...

    2018-03-06
  • 产品信息架构的思考

    这篇适合交互设计或者对交互设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看。所以我就不解释信息架构是什么了(链接阅读:怎么理解信息架构,什么是信息架构?)。 今天写一下产品信息架构的思考。 任何产品都有信息架构,或繁杂或简单。…

    2015-11-18
  • 别让这五种错误毁了你的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从来不易。它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还要进行细致的计划。尽管新的交互设计不断出现,但并未使它变得更容易一些。如何才能创建令用户满意的使用体验?如果你对交互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有所警惕的话,无疑就会尽量避开这些错误,从而实现更完善的UX体验。

    2017-06-02
  • 专业干货!一个特别好用的搜索框必须考虑的五个方面

    编者按:今天@励定洲 这篇译文开门见山,从搜索框的可见性、范围搜索、局部搜索、高级搜索以及输入五个方面聊聊如何设计出一个特别好用的搜索功能,内附大量实例(想知道谷歌搜索有哪个交互不好吗),结合实践,深入浅出,帮你掌握在线搜索的这五个方面。

    2017-06-02
  • Axure制作酷我音乐安卓端高保真原型案例下载

    本案例为原型库网站原创制作,转载请保留出处。这个原型文件,忘记是什么时候练习axure 时做的,做的不好,有bug,部件的层级关系不够明确,仅供参考。拿出来给有兴趣的朋友下载研究吧,关于这个原型的问题就不要找我提问咯,早已忘记了。
    前段时间又重新做了一下安卓端的酷我高保真原型,进步了很多,层级关系十分明确,这个最新的原型等过段时间再给大家分享吧。

    20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