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上一篇文章《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功能哪家强?》中,我通过抽样的方法对网易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评论功能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将继续对这三款产品评论功能的交互设计进行对比分析。我的结论是并非某款产品明显优于其他,而是各自都有特色和优点,值得对手借鉴。


上一篇文章《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功能哪家强?》中,我通过抽样的方法对网易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评论功能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将继续对这三款产品评论功能的交互设计进行对比分析。我的结论是并非某款产品明显优于其他,而是各自都有特色和优点,值得对手借鉴。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网易新闻

网易新闻中所使用的“跟帖”一词代替了评论,应该是沿用了贴吧的用语,个人以为跟帖带有网页版的气息,而“评论”更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口味,这一点上来说网易新闻就有点out了。以下我将用评论代替跟帖。网易新闻在其展示页显示的内容包括图片、标题、分类和跟帖数(见图1)。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1 网易新闻展示页

图文类

网易新闻图文类内容的评论和内容主体是分别处在两个不同界面的,查看评论的方式有三种(见图2),点击顶部和底部红色跟帖按钮,还有第三种比较隐蔽的方式,就是向左滑也可以进入评论页面,点击后即可进入图2的第二张图。在用户首次使用时,APP会提示用户可以通过左滑快速进入评论区,这个设计是很走心的,有了这个便捷进入评论区的方式可以降低用户评论的操作成本,从而增加评论。

从这可以看出,网易新闻真的是相当重视评论的,给了用户三个途径进入评论区,结合上篇文章中结论网易新闻在评论数量上占优,也许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2 网易新闻图文类内容评论截图

在评论的输入框中,引导语是“写跟帖”。点击后弹出输入键盘,即可进行评论,点击发送后会反馈发送成功的提示语,第二次评论成功的提示语为“老司机再发一贴将超过82%易友”,比较幽默有趣且带有引导性,可以刺激用户继续评论。

如果某个内容下目前还没有评论,则会引导用户抢沙发,见图2第三张图。点击具体某一条评论,可以对评论进行评论,见图2第四张图。

图集类

图集类的评论见图3。只有一个方式能查看评论,即下方红色标识评论数的按钮。其他方面与图文类没有区别。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3 网易新闻图集类内容评论截图

视频类

视频类的评论见图4。比较大的区别是增加了“写弹幕”功能,写完的弹幕会出现在视频上,同时也会进入到评论中,会有一个小炮弹的图标与普通评论区别看(见图4第二张图)。第二点是评论按钮及评论数变成了和主色一样的白色,而不是突出的红色。

与首页不同,在“视频”频道下,评论数以图标的形式显示在视频右下方(见图4第三张图)。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4 网易新闻视频类内容评论截图

直播类

直播类的内容的评论见图5。在直播下方有“直播”和“聊天室”替代了“跟帖”,其实质也是评论,只不过由于大家是在看直播,这些评论变成是实时的,因此用“聊天室”也就显得更加贴切。输入框的引导语也换成了“我来说两句”。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5 网易新闻直播类内容评论截图

腾讯新闻

腾讯新闻的首页见图6。腾讯新闻使用“270评”这样的格式表示评论数,首页上显示了内容的发布时间。比较大的区别是,腾讯首页上没有直接点击不感兴趣的X按钮,取而代之的是三个点按钮,需要点开后才能点击“不感兴趣”。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6 腾讯新闻首页截图

图文类

腾讯新闻的图文类内容评论见图7。用户查看评论只要一个途径,即点击下方蓝色按钮(见图7第一张),这个按钮是浅蓝色的,而非像网易的显目的红色。引导语是“评一下”。腾讯新闻的评论界面和正文不是在一个页面上,这一点和网易新闻一致。第二张图显示了评论界面,注意到下方的评论按钮变成了“正文”按钮,提示用户点击后可以返回到正文部分,这一点网易新闻没有

同时我们注意到评论区上方有可爱的表情,可以帮助用户快速便捷地反馈读后的心情。点击评论出现第三张图的界面,注意到这里的提示语变成“优质评论会被优先选入热评”,这一点很容易激起用户评价的欲望和进行优质评价的冲动。另外还有一个功能,腾讯新闻的评论可以添加图片,这一功能在网易新闻上没有。第四张图显示点击评论可进行回复,与网易新闻类似。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7 腾讯新闻图文类内容评论截图

图集类

腾讯新闻图集类内容评论见图8。基本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在此就不展开了。有个细微变化是,在首页上显示出了该图集内容的图片张数(见图8第二张图)。用户在点进去之前可以得知有多少张图片。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8 网易新闻图集类内容评论截图

视频类

腾讯新闻图集类内容评论见图9。变化是增加了一个“点赞”功能,结合上篇文章中的结论视频类内容评论较少,因此增加点赞可以便于用户不愿意评论时的一个替代的互动选项。更大的区别在于评论界面和视频在同一界面上,因此用户点击评论时,变成图9的第二张图,此时视频是持续播放的,不会中断,因此用户可以一边看视频一边写评论,这对于评论类内容来说是一个非常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用户不愿意评论可能就是因为不想在看视频过程中有停顿。评论区的最上方“收起评论”可以引导用户返回关闭评论功能返回视频界面。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9 腾讯新闻视频类内容评论截图

直播类

腾讯新闻的直播类内容截图见图10。这里出现了很多的变化。首先,标题不是“聊天室”而是直接显示参与的人数,由于直观地看到参与人数更能引起人们的凑热闹的心理而刺激评论。其次,评论的展示顺序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这样符合人们的对话语序,更有聊天的感觉,当用户往上滑动查看之前评论会自动从左侧弹出按钮帮助用户快速回到底部最新评论,这一功能设计是很贴心的。最后,没有了发表评论的输入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输入按钮”,这样设计的目的我认识是为了更多地展示其他用户评论的内容,便于用户看评论。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10 腾讯新闻直播类内容评论截图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的首页见图11。今日头条首页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了发布的作者。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11 今日头条首页截图

图文类

今日头条的图文类内容评论见图12。最大的变化在于,其评论页面在内容页面的下方,是同一个页面,这会产生一个问题,用户点击评论按钮后,出现第二张图,此时用户其实仍在原来的页面上,但是用户下意识会认为已经换页面了,所以会点击返回按钮去返回看内容,这样操作的后果就是用户会跳出这一页面回到展示页。

另外一个区别是用户点击已有的评论,如果该评论有人评论就会展示评论的评论,如图12的第二张图;如果该评论没有其他用户评论,就会直接弹出键盘,引导用户评论,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设计,非常便于用户针对评论进行再评论从而形成用户之间的互动。而只有长按才会出现复制功能。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要优于之前的两款APP。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12 今日头条图文类内容评论截图

图集类

今日头条的图集内容评论见图13。基本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有一个不同的功能在于下拉评论就可以关闭评论界面,返回到图片界面,这个体验是很流畅和自然的。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13 今日头条图集类内容评论截图

视频类

今日头条的视频类内容评论见图14。视频和评论界面也是在同一界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需要说明。

众多新闻客户端,评论交互哪家强?

 图14 今日头条视频类内容评论截图

以上即为今天分享的内容。

 

本文由 @GoodK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1872/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4-29 21:13
下一篇 2017-04-29 23:01

相关推荐

  • sketch 44.1+汉化插件下载

    如果你喜欢UI设计如果你喜欢高效设计如果你喜欢简洁的设计最重要的,你得有个Macbook pro !Macbook pro!Macbook pro  !不要提什么macbook air,因为你是设计师,设计师,设计师。官网地址http://www.sketchcn.com/,可免费下载体验30天。  很值得购买的软件,只需要$99为什么选择 SketchSketch 是为图标设计和界面设计而生的。它是一个有着出色 UI 的一站式应用,所...

    2018-04-22
  • Microsoft将向合作伙伴开放 Windows Holographic,官方放出的宣传片

    Microsoft将向合作伙伴开放 Windows Holographic,以下为官方放出的宣传片,巨硬爸爸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微软向合作伙伴开放 Windows Holographic,打造混合现实新时代】魔术师妙手生花,孙悟空腾云日行万里,…

    2016-06-03
  • 如何让设计效果可量化

    前言: 做搜搜这些年一直沉浸于重点工作中的项目,除了定时写项目总结与培训。都快忘记写文章很抱歉。这次终于有了重新学习机会,应该多写。 长久一来也是思考如何让我们每天面对的工作内容更直观价值体现与量化。 …

    2015-04-13
  • 3月19日部分上海实习信息汇总

    2018“猎萝卜”校园宣讲会 松江大学城专场人立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时间:3月22日 18:00-20:00地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B303上海人立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与人才招聘,中国人力资源行业领军企业50强。猎萝卜(www.lieluobo.com)是公司创立于2017年的智能猎头招聘平台,服务于互联网、金融这两大领域国际知名客户及500强企业。平台上汇聚上千家优质的猎头公司,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导,精准匹配中高端人才需...

    2018-03-19
  • 在网页设计中如何引导用户的注意力

    每个界面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起点。用户应该从哪里看起?要设计清楚。△ UX策略1 – 在页面标题部分添加视觉对比

    2017-05-24
  • 交互设计中的情感化!

    文/金雅庆UI即User Interface 用户界面的简称。UI设计是指设计人和产品或服务互动的一种机制 , 以用户体验为基础进行的人机交互设计是要考虑用户的背景、使用经验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感受,从而设计符合最终用户的产品,使得最终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愉悦、符合自己的逻辑、有效完成并且是高效使用产品。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方便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

    2018-03-09
  • Axure工具简介

    工具简介主要介绍axure的基本元件使用,熟悉该软件的各个功能区。1.添加元件到画布在打开axure软件之后,添加元件到画布,在左侧元件库中选择要使用的元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到画布适合的位置后松开鼠标,如下图所示:2. 添加元件名称在检视面板的元件名称文本框输入元件的自定义名称,这样方便后面制作原型的过程中,设置元件属性等时便于查找元件,如下图所示:3.设置元件位置/尺寸元件的尺寸与位置可以通过鼠标拖拽,也可以在快捷功能或元件样式中...

    2018-03-18
  • 沉沉的干货,必读平面设计技巧!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见证了软件和应用界面设计从3D及拟物化向扁平化和极简化的快速转变。尽管这一趋势现在已经无所不在,但我们不妨拿出一点时间来思考今天的结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对界面设计整体有着何种影响。另外,我还会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设计扁平化界面的小技巧和注意事项。

    2014-12-28
  • 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前言:一直有在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靠这些所谓经验做了几年行业培训,今年是从业的第十一年,我觉得差不多是时候把这些最初来自同行、互联网和书籍的知识再还给行业,我会把所有所得分章节逐渐整理发出,希望能对行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作为一种仪式,好让自己重新出发。任何项目都从一个idea开始,你走在路上,蹲在马桶上;吃着饭,看着电视,灵光一闪,觉得大致可以做一个什么东西来实现世界的爱与和平,这就是一个愿景的诞生;来源无法归纳,却是后面折腾的开始。
    然后就是“分析研究”,分析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用户,一边分析一边验证愿景;顺利通过这个环节,得到的就是设计需求。需求的来源多元,组成亦是多元。需求得到,就要进行梳理,以确定下来;这就是“需求过滤”或者“需求定义”。
    接下来就是把需求转化成对应的功能和数据,这是产品的骨骼血肉,功能数据要满足需求。比如需求是解渴,对应的功能就能是可乐或者矿泉水,但不能是热干面。从这个环节起,产品从抽象变具体。
    功能数据有了,长什么样?我们要把它们设计出来。设计分成“概念设计”和“细节设计”两个阶段,设计又分为“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两条线,所以就有了“概念交互和视觉设计”及“细节交互和视觉设计”。
    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测试验证”,验证的结果用来迭代设计,所以大家看到有个双箭头。设计好了,提交研发。在这个阶段,我们做“研发支持”,也就是传达设计需求给研发,并且做研发过程中针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的设计修改;比如某个提示的补漏之类的。
    最后是“设计验收”。一般来讲,刚研发出来的版本多少有些变形有些不符合设计需求,所以我们要验收。列出结果清单,打回去重新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要看具体到项目周期和策略。举个例子:我们筛选好约好被试(测试用户),分配给他们分析产品和分析任务,比如对比京东和淘宝的支付流程,让他们回去好好体验一个礼拜,让用户熟悉产品以心里产生评价。然后回到我们实验室,再走一遍,这一遍是被观察。然后就是访谈,询问他们的各种维度的评价,比如对于收货地址选择方式的偏好,最后我们统计归纳。这就是让用户来帮我们分析。“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做错,错在你太老了。我们最早看到Snapchat,外国13-18岁小孩在用,我们高管用了觉得好傻好无聊,看不到价值,只投了一点,后来涨得很快。这个公司我们副总去过,就是海边一个玻璃房,很小的公司,感觉一个石头就把他们击破了。当时只有2000万美金,我们没进去,现在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百亿美金。

    2017-05-31
  • 屏幕尺寸越来越多,“首屏为王”还有效么?

    作者:Amy Schade@nngroup,翻译:小球娘   几句话概述:把什么内容放在页面顶部(第一屏的位置)以及把什么内容藏在第一屏位置之后将始终影响用户体验——无论屏幕大小。有平均84%的用户会区别对待页面第一屏内容和…

    交互专题 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