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无关情怀,只与用户习惯有关

文章目录[隐藏]

用户体验在使用层面是一个感情的解释,但是在产品设计的专业领域,这是一个具象且拥有层次感的专业领域。当一个产品进入市场后,“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这就是用户体验的回馈。不妨把用户体验具象到如下几个层次:
1. 表现层——用户的感官体验,呈现给用户视听上的体验,强调舒适性,一般在色彩、声音、图像等呈现。
2. 框架层——交互体验,呈现给用户操作上的体验,强调易用性,一般在点击、输入、输出等呈现。
3. 结构层——交互设计关注于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并强调用户在浏览上的体验。
4. 范围层——定义项目范围同时在做两件事情: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同时能产生有价值的产品。
对功能型产品而言,范围层要确定的是功能规格;对信息型产品而言,范围层要确定的是内容需求。大部分时候,当人们说到某种需求的时候,他们想的是产品必须拥有的、某种特性的一句简短描述。
确定需求优先级。有时一个战略目标将产生多个需求。另一方面,一个需求也可以实现多个战略目标。
5. 战略层: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产品目标)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用户需求)
用户细分将全部的用户划分成较小的、有共同需求的小组,依次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在用户体验设计的过程中,人物角色是从用户研究中提取出的、可成为样例的虚拟人物(俗称用户画像)
当我们把类似于“情怀”的用户体验具象到产品设计中的每一个层次时,用户体验将不在成为任何一个借口的挡箭牌。
如何平衡用户体验和用户习惯的关系?
用户体验|无关情怀,只与用户习惯有关
在互联网产品中,用户总要保持原来的使用习惯不变或者什么也不做,直到给他们的好处或者规则迫使他们改变这种使用习惯为止,这是用户行为的惯性定律。
目前市面上很多APP,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所依靠的经验或者时候习惯都来自于以往使用过的产品,该怎么用,不该怎么用,看到什么样的标识会联想到什么,这些都基于过往的经验。今天,我们在拿到一台新电视、使用一个新冰箱,或者使用一个智能手机,没有多少人会再认真阅读说明书?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固有经验,不再需要依靠学习就能掌握如何使用,并且,我们也懒得再看关于这里的新的东西。
从艾瑞咨询最近一份关于用户使用APP的轨迹报告来看,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改变,喜欢保持现有的、已熟悉的行为模式和习惯。有时候,这还意味着不做事情,尽管我们希望用户去尝试某个功能,但是用户并没有往前走一步。并不是因为用户不需要,而仅仅就是因为懒得尝试,不想弄清楚,或者,对于未知事物本能的拒绝。
用户不喜欢改变,除非我们诱惑他们,或者强迫他们改变。对于前者我们得给用户足够的好处,对于后者,我们得有强大的能量。
用户习惯和更好的设计之间的权衡
用户体验|无关情怀,只与用户习惯有关
所以要在用户习惯和更好的设计之间做出权衡时,不妨考虑:
1. 这个设计带来的价值有多大,值不值得让老用户付出学习成本
 
如果这个设计能够给用户起到巨大的帮助,例如能够加快他们的工作效率,能够避免更大量的新用户犯错,等等,就值得一试。
2. 设计本身和行业惯例/标准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设计细节并不是很理想,但是整个行业的主流已经是这个方式,而用户已经习惯了,例如QQ的发送按钮,快捷键等等,我们不一定要冒险去改掉它。
3. 新老用户群的比重
设计的改动会影响老用户,但会造福新用户,这时就需要衡量对老用户和新用户价值的影响;你的产品是已经比较稳定的产品,老用户占的比重较大?还是像知乎这样,是一个仍在测试期的产品,未来会有大量的新用户进来?如果是后者,那么一个正确改动的必要性就很大。
4. 你的产品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微软的Office是个最好的例子,在推出Office 2007时,骂声一片,很多用户习惯了Office 2003及之前版本的界面,对于Office 2007新的Ribbon界面完全不能忍受,总是找不到命令在哪里。
实际上2007的界面从设计的角度很不错,就是完全颠覆了用户的固有习惯。但是由于微软在这里有足够的影响力,他们能够强推这个设计,最终让用户适应和接受。
5. 产品设计没有最优,只有权衡
 
很多时候,好的产品设计不就是符合用户习惯的设计么?这两者的界限本来就比较模糊,只有在具体问题中去权衡,看看哪个收益高,哪个损失小,再做决定。
结语
用户体验|无关情怀,只与用户习惯有关
用户体验是个中性概念。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产品好用是用户体验,难用也是用户体验。这是对用户体验的描述,但是不能等同于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设计是通过设计产品去影响用户的主观体验(进而影响用户的决策而达到商业目的)。
当你想要改变一个固有用户操作习惯时,只针对一个点在设计上做出改变是不明智的,需要让产品的整个生态系统对这种改变提供有力支撑,这才是一个「更合理」的设计。
用户体验|无关情怀,只与用户习惯有关
用户体验|无关情怀,只与用户习惯有关
用户体验|无关情怀,只与用户习惯有关
阅读 5

1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8695/

(0)
iouedioued
上一篇 2016-11-07 11:09
下一篇 2016-11-09 09:36

相关推荐

  • 在网页设计中如何少让用户费脑筋,保持操作流畅

    除了引导用户,还要减少他们的认知流程,以保持流畅状态。千万别把计算这种事情丢给用户,让计算机来处理。

    2017-05-23
  • 表单设计:一页只做一件事

    一页只做一件事,并不是一定要在一个页面上只展示单一的元素或组件(虽然也可以这么做)。

    回想一下你第一次看到复杂代数式时的情景。这整个就是一团混乱的未知符号。但是当你将它分解,独立成各个部分,答案便水落石出。

    2017-04-29
  • 设计基础:细说“十大可用性原则”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给交互设计师带来益阳的设计思考,但对于新人来说,这并不好理解。为此,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经验以及一些案例,与大家聊聊“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到底是什么意思。enjoy~尼尔森(Jakob Nielsen)是一位人机交互学博士,于1995年1月1日发表了「十大可用性原则」。1995年以来,他通过自己的 Alertbox 邮件列表以及useit.com 网站,向成千上万的 Web 设计师传授 Web 易用性方面的知识,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可能带来争议,至少在 Web 设计师眼中,他是 Web 易用性领域的顶尖领袖。

    2017-04-27
  • 善用Axure写PRD:产品逻辑的五种呈现方法

    每天一篇好文章,2018年第2期不管是APP、web网站还是pc客户端的软件,流程&页面&交互&逻辑始终是最重要的几环,分享一下我呈现逻辑的几种方法,大部分PM应该也采用过类似的方法。一、直接不写逻辑最开始根本没有写逻辑的概念,只是用交互事件加上基本的页面跳转。当技术童鞋来问的时候,口述给他。经常会被鄙视。二、直接写到页面里开始学乖了,把一些逻辑直接写到页面里。不过很快就发现了弊病,某些逻辑不应该呈现给用户,只能给前后端童鞋看。同时也造...

    2018-03-27
  • 交互设计与服务设计视角下,谁才是用户,什么又是产品?

    服务设计,是2017-2018比较火热的一个专业了,相比于交互设计或工业设计,服务设计更关注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今年的Aalto New Media 专业的申请中,有明确要求需要根据两篇文章的读后感写一篇Essay(1),其中一篇是“How to Fix Facebook—Before It Fixes Us(2)”,深入阅读之后,有一个明确的观点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之前从交互式设计角度或者用户研究角度对于 Facebook 的分析文...

    2018-05-02
  • APP切图命名规范:介绍一种通用的命名规则

    今天菜心要分享的内容是关于切图命名的规范,由于最近正在总结这一部分内容,所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一下。组件_类别_功能_状态@2x.png模块_类别_功能_状态@2x.png

    2017-05-10
  • AB测试告诉你,你以为的设计不是你以为的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不是忽悠,也许5分钟口水攻势能让前台小妹觉得你的设计非常高大上,但是要让每一个用户对着屏幕上的UI欲罢不能以身相许还需要数据支撑。

    2016-08-29
  • 有哪些常见的移动端UX设计误区需要规避?

    我们手机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APP。安装这些应用,我们的初衷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当这些应用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的时候,用户自然而然会离开,并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一个成功的应用包含有诸多元素,而其中的用户体验设计 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残酷的竞争中,用户体验 往往是决定成败的核心。

    2017-05-22
  • 按钮的优先级选取与用户体验最佳实践

    通常带有明确指向性和说明的标签(按钮内容,文本)会比通用的“OK”或者“确定”要更好。
    尽可能使用动词,而不是OK,因为前者意义会更明确,用户不会断章取义从而作出错误的选择。

    OK/[Do it]/Yes
    [Don’t do it]/No
    Cancel

    2017-05-23
  • 从用户体验的视角聊首款《CSR赛车(CSR Racing)》

    原文作者:Om Tandon我最近一直在玩《CSR赛车(CSR Racing)》和《CSR赛车:经典(CSR Classics)》,在近期的游戏中我发现,Natural Motion在该系列的核心玩法、货币体系、社交机制和盈利模式中都引入了许多新的花样和用户体验功能,这些新元素的加入为游戏的某些方面带来了更好、更流畅的玩家体验。CSR-Racing-iPhone(from theiospost.com)CSR系列专为手游玩家设计,会话时...

    2018-03-26